据了解,中国脑科学大会现场还发布了阿米3S导航机器人、阿米QNexus轻量化导航系统、经颅聚焦超声(T-FUS)技术等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在脑科学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不仅在植入式电极和芯片领域实现突破,脑电处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名为CyberSense的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够像缝纫机穿针引线一样,将比头发丝还细的柔性微电极精准植入动物大脑,为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部分,通常要 在20-25岁才逐渐发育成熟。也就是说青春期的孩子,虽然长得像成年人,但大脑里的“指挥官”还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面复杂决策、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时,往往无法理智思考,...
这本期刊将为全球脑网络研究提供一个专门的、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填补这一领域内的空白,更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脑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欧美国家脑科学计划的深入推进,我国也在积极推动“一体两翼”的脑科学战略...
这一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场景,正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变成现实。近日,该研究所宣布,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13名患者植入其自主研发的半侵入式无线脑机接口芯片‘北脑一号’。这一消息不仅让全球科技界瞩目,也为无数饱受...
IT之家 3 月 26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制 全球首款电池供电的可穿戴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rTMS)。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儿童青少年脑白质功能网络发育及执行功能的关联研究”课题组代表赵韶苓指出,儿童青少年脑图谱的个体化差异在全脑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通过把构建的个体化脑图谱迁移应用到白质区域,进一步验证了白质...
钛媒体App12月6日消息,近日,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子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一期公布了一份研究成果: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基于脑机接口(BMI),开发了一种功能性超声(fUS)神经影像新兴技术,通过在两只恒河猴上...
转自:上观新闻 5月18日,上海大学爱克脑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旨在纪念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爱克,传承其科学精神,聚焦脑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
在饱受关注的脑机接口科技领域中,强脑科技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达成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于2023年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上,双方共同揭牌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