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忠教授领衔的神经内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转化研究。此次大会,团队成员张国荣副主任医师、刘晨医师也共同参加,团队还在大会做了不对称性吉兰—巴雷综合征7例报道的壁报展示,介绍了不对称性吉兰-...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可通过关闭自身关键基因等方式,使其长时间不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该研究成果或为解决疟疾的慢性无症状感染问题提供新思路。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
在这场汇聚全球神经科学顶尖学者的学术盛会上,济医附院神经内科王玉忠教授团队受邀作专题报告,并首次系统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检测联合功能磁共振DTI成像技术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评估中的创新应用,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引发国际...
研究人员将于6月11日至15日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举行的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会议上展示他们的发现。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使用的视觉语言模型和大语言模型均是基于谷歌研究人员最初开发的transformer模型。没有参与此项研究的...
研究人员在2025年“国际学习表征会议”(ICLR)上介绍了这项发现,有关的论文已经在arXiv上发布,目前尚未通过同行评审。爱丁堡大学研究员、论文作者RohitSaxena表示:“人类从小就能掌握时间与日历概念,而AI在这方面的不足,...
为明确肝炎是否为儿童腮腺炎潜在并发症,研究人员对 1 例 6 岁腮腺炎患儿展开临床观察。发现其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肝酶异常,排除其他肝病病因。提示腮腺炎病毒可能损伤胆管,呼吁将 MMR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
据介绍,该研究完成了无间隙基因组组装,发现了石榴基因中的非典型端粒重复单元,这次发现,是第五个报道的具有此类端粒结构的物种,也是唯一具有该特征的被子植物。研究基于146份种质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15个重要...
紧接着在2020年,研究者发现编码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基因 GRM1,发生的两种突变都会导致家族性自然短睡眠。但总的来说,已经发现的短睡眠基因突变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睡眠的调节十分复杂,睡眠的功能相当多样,科学家推测,...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血管健康维护中,信使核糖核酸加工因子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直接对接心肌素前体信使核糖核酸,让血管平滑肌细胞更好地收缩,同时还能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断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和受伤的...
研究人员使用了先进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癌症发生率与体型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了不同动物的进化过程。研究人员表示,发现哪些动物天生更擅长抵抗癌症,可以更好地了解癌症是如何发展的,并有可能发现新的抗癌方法。(完)